赏析元宵节金银纪念币
分类:推荐产品 发布:2014-02-27 22:01:06

赏析元宵节金银纪念币
“年三十的烟火,正月十五的灯”,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 个重要节日,也是“欢欢乐乐过大年”的 戏。元宵节讲究的是走出家门普天同乐,是各民俗节日中 以“闹”作为核心内容。传承了两千多年的“闹”元宵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“狂欢节”,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,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——赏月观灯、竞猜灯谜、大耍“百戏”、同贺团圆,形成春节后的娱乐高潮,浓厚的中华民俗情结可见一斑。
为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与传统,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起先后发行了“中秋、端午、春节、元宵”共4套民俗系列币。第四组“元宵节”作为上一组“春节”金银币的延续,继续担当着 重任,成为民俗系列金银币中的收官之作。
“元宵节”彩色金银币的正面图案为国徽与中国民间剪纸造型,两者相结合显出货币的庄重及纪念币的特色。中国民间艺术剪纸造型搬上了金银纪念币这个广阔的舞台,体现着中国金币尊重民意、与民同乐的独特取材风格。画面中剪纸表达的内容为“双龙戏珠”,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图腾,舞龙是我国民间传统娱乐活动,充满了民俗的喜庆气氛。剪纸的线条纹理刻画细腻,美观大方,寄寓着龙腾虎跃、兴旺发达的社会景象。
背面图案暖色调的色彩运用,令人 眼接触就感染上了欢乐的气氛币面上,身着畲族传统服饰,胖墩墩、笑眯眯的“阿福”女童,充满着童真童趣,喜气洋洋大闹元宵。“阿福”的鞋、帽、衣、裤、手链无不透漏出喜庆吉祥的浓厚氛围,把“欢”和“闹”两个字体现得淋漓 。虽然币面没有热烈熙攘的场面,但 “阿福”女童兴高采烈地高举灯笼、蹦蹦跳跳的图案却让人感觉到了“灯火家家有,笙歌处处楼”的元宵盛况。
“一曲笙歌春如海,千门灯火夜似昼”,币中背景圆月高挂,皓空如镜,渲染着喜庆团圆的节日气氛。月与灯融合在一起,表现出元宵灯会“灯与月相映、月与灯同辉”的 妙意境,配以“雕栏玉砌”,直疑为“广寒”落凡间。
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,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、扩展的。就节期而言,汉代才一天;唐代为三天;宋代则长达五天;明代 是自初八点灯,一直到正月十七夜才落灯,前后整整十天,是中国历史上 长的灯节了。到了清代,满族入主中原,宫廷不再办灯会,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。就节俗活动而言,有观灯(打灯谜)、吃元宵等,白昼为市,热闹非凡;夜间燃灯,蔚为壮观。至清代,又增加了舞龙灯、耍狮子、跑旱船、踩高跷、扭秧歌、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内容,使节日氛围 浓,节日活动 加丰富多彩。(供稿:连云港市广源金银珠宝有限责任公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