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5话说珠宝质量问题
315话说珠宝质量问题
2013年03月14日16:28 网
珠宝同老百姓距离不远不近。普通家庭总有些
、玉石的 饰,但是珠宝又 不是生活必需品,我们看珠宝难免有些雾里看花,被它的光环吸引,一个不小心就走入不良商家布下的圈套。珠宝行业中,按 、钻石、翡翠、彩宝等来区分,隔行如隔山,其中总有一些问题不足为外人道也。在315质量日来临之际,记者特找出一些经常碰到的珠宝质量问题,与消费者分享。
一、价格差异 :翡翠
翡翠价格是 令人匪夷所思的,而翡翠的真假又很难鉴定。一位行家告诉记者,通常只拿低档翡翠的商家(价格在一万以下的)即使做了数十年的翡翠生意,碰到几十万的翡翠可能会走眼。翡翠因品质不同而有很大差异。在批发地购买的三千左右的翡翠镯,在市面上可能需要一万元,一些商家甚至标上数十万,然后打三折。由于翡翠没有明确的标准,加之国人对翡翠的趋之若鹜,导致的是它的价格一再攀升,水分也由之而来。
购买翡翠的时候, 带上懂行的朋友,虽然您不一定能买到 价,但是至少能保证不买到假货。此外在小柜台、地摊、旅游景区等地方买翡翠 要慎之又慎。记者发现即使在翡翠的原产地缅甸和翡翠集中交易的边境如腾冲、瑞丽等地,商家对个人客户喊出的价格依然非常高昂,虽然每款翡翠都出具证书,但是有业内人士透露,证书亦能作假,如果不太懂行,就是在原产地够买翡翠依然有着不小的风险。
二、你不知道的钻石故事
大家买钻石都知道看4C,又认为在国外特别是南非买钻石会 不少,而实际上不少国人去国外买到了非 钻石。在国外花了5万欧元买到的两颗 钻石居然是“处理品”;花重金在国外买的钻石,竟然“身价不符”;花了5900欧元买到的钻石却“缺斤少两”。
温州市质检院宝玉石检验站技术人员表示,类似在国外购买钻石被骗的市民不少,只去年6月份以来,就接到一百多件市民从国外带回的钻石。检测结果显示,约70%的钻石等级比原标注的等级低了1-2级,因此价格上也是相差了20%左右。从以往检测来看,很多市民在国外购进的钻石,大多都是经过处理的钻石。
三、 及成色
您去购买 的时候,正好碰到打折, 约200多元一克,您会相信么?不少商家称因为这个 是过去屯的货,或是按批发价走。市面上普通的 饰约在400元一克左右,而200多元每克,明显低于上海金交所的原料金,如此 ,一定要打个问号。
据福建省宝协介绍,低价兜售的金饰肯定成色不够,否则店家卖越多亏越多。实际上,省内 检测站多次发现标注“千足金”的 饰 含量只有92%,有的甚至只有70%。按照国家规定,千足金的 含量必须大于或等于99.9%,足金则必须大于或等于99%,18K金不少于75.0%。
四、一折的和田玉
在一次珠宝展上,记者看到新疆和田玉一折起售。过去拿起一块手掌大的玉石询问价格,商家头也不抬:“300元。”您要明白,一个带皮的小吊坠都在三千元左右,这个和田玉各个都那么大、还呆着黄片、红皮,才300元,显然不符合市场规律。
容易冒充和田玉的有青海玉和岫玉,但青海玉与白玉相比,质粗涩,性粳,脆性高,透明性强;经常日晒雨露,容易起膈、开裂和变色。岫玉由于质地细腻,水头较足,呈卉状至油脂光泽,所以常常把它做旧来冒充老的和田玉。但岫玉性较软,易吃刀,鉴别的 办法是用普通小刀刻几下,吃刀者为岫玉,纹丝不入者为和田玉。此外还有玻璃、鹅卵石等都可以冒充。一般说来,玻璃颜色一气呵成,没有自然变化,里面有料泡。
五、台湾“猫眼石”
随着赴台游的持续火爆,赴台游的珠宝购物纠纷也频发。据福建宝协秘书长介绍,从检测结果来看,出现纠纷也和两岸珠宝业对珠宝门类定义存在差异有关。
大陆所说的猫眼范围比较窄,作为五大 宝石之一,只有金绿宝石猫眼,才能直接被称作“猫眼”,其他宝石即使有猫眼效应,也只能被称为“××宝石猫眼”,比如:碧玺猫眼、石英猫眼、碧玉猫眼等。而台湾地区珠宝商所说的猫眼则是广义上的,碧玉猫眼也被简称为“猫眼”。而事实上,两种猫眼的价值差别很大,一颗黄豆大的金绿宝石猫眼需要十几万元,而碧玉猫眼只要几百元。此外,还有少数不法商人用玻璃来冒充“猫眼石”。
六、白金等于白18k金
在珠宝检测中,经常遇到市民拿来鉴定的所谓“白金” 饰,实际上是“白18K金” 饰。原来,部分商家会宣称白金和白18k金是一回事,有的直接称为铂金,迷惑消费者。“白18K金”指的是含 75%的合金,另外25%由银、铜、钯、镍等金属组成;而根据《 饰 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》,白金是指 金属铂,两者市场价格相差较大。
此外,白18K金标注的是“G750”、“18K”或者“Au750”,打上“Pt”标志的才是铂金,消费者要仔细辨认。